阮殿蓉说茶  徐霞客与“太华茶”

阮殿蓉说茶 徐霞客与“太华茶”

8阅读 2019-02-11 09:16 文化


也许每个人与他生活的这个世界都存在着某种机缘,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8月的一天,平生以游历中国大地为志向的徐霞客来到了凤庆。今生的踏勘也许是因为前世的约定,徐霞客在凤庆整整停留了9天。徐霞客还在他的日记中记载了顺宁城边有一座叫凤山的小山,如今这座小山成了凤庆的标志,起伏的山峦在古人看来有龙凤之脉,喜庆的凤凰成了小城名字的由来。


这年的八月初六,他从右甸(今天的昌宁)抵达顺宁,彼时的顺宁,是滇西群山中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地方。不过吸引徐霞客的与其说是顺宁的人文景观,还不如说是顺宁有别于他故乡江渐一带的自然美景。在顺宁龙泉寺,徐霞客停留了两天,龙泉寺为当时的顺宁十景之一,徐在其游记中有过这样的描述:“龙泉寺基,即猛廷瑞所居之园也,从西山垂陇东下。寺前有塘一方,颇深而澈,建水月阁于其中。其后面塘为前殿。前殿之右、庭中皆为透水之穴,虽小而所出不一……”可以看出,龙泉寺的美景的确为长途跋涉的徐霞客一洗风尘。在龙泉寺住宿期间,寺里的住持曾以龙泉水沏太平寺茶和“凤山雀舌”款待他,此后,徐霞客从顺宁到达云州(今天的临沧云县),先后在云州的对教寺、大武庙品尝了云州的各种名茶。也许历史要让徐霞客在凤庆多停留几日,正当他准备从云州返回昆明,不料适逢夏季,澜沧江水猛涨,由云州返回昆明短时间再无可能,于是这位游历中国的大旅行家再度返回让他留恋的凤庆,住在东山寺。东山寺当时称为万祥寺,徐霞客在那里又品尝了当地所产的“东山名茶”。透过几百年的时光遥看行走在1639年滇西大地上的徐霞客,我们发现他夜晚住宿的地方大多选择寺庙,而寺庙的住持通常都会以当地的名茶款待他,然而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从顺宁返回昆明途中,在一个叫高简(枧)槽的地方,品饮到的“太华茶”。



徐在其游记中这样记载:“十四日,晨起而饭。驼骑以候取盐价,午始发……又下三里,过一村,已昏黑。又下二里,而宿于高简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


徐霞客住在高简槽的那天晚上,当梅姓老人得知徐霞客是从江苏远道而来,即以白抖的方式煎烤出有名的太华茶招待他,应该说在明崇祯年间,徐霞客可能是中国最见多识广的人,从江苏到云南,几千里漫漫旅程,见识了无数让人留连忘返的名山大川,品尝了各地滋味独特的美食佳肴,却没想到在顺宁偏僻的一隅,尝到了令他终身难忘的好茶“太华茶”。



在昆明的筇竹寺,徐霞客再次品味了太华茶的美妙滋味。据其日记反映,他在筇竹寺的“禾木亭”观赏兰花时,那里的僧人曾以“太华茶”招待:“待老进茶,乃太华之精者,茶冽而兰幽,一时清供,得未曾有”。有人据此认为“太华茶”产于昆明附近,谢肇在《滇略·产略》中称,明代云南有三种名茶,即太华茶、感通茶、普茶。又说“昆明之太华,其雷声初动者,色香不下松萝,但操不匀细耳”,并认定太华茶系昆明特产。


这显然是个史误。



在徐霞客游历云南的时候,中国西南的这块土地还处在关山险阻,难以逾越的时代,而徐两次品尝到太华茶的“高简(后改为枧)槽与筇竹寺,一个是位于澜沧江畔,现今为凤庆县大寺乡马庄的一村寨,一个是滇中名寺,二者有千里之遥。太华茶究竟是产于昆明然后历经风雨流往高简槽,还是产于凤庆最终被人运往昆明?这成为一个历史的迷案。据段世琳先生分析,昆明滇池周围并不产大叶茶,大叶茶是产于澜沧江以西和以南地区,即今天的临沧、思茅、西双版纳、保山、德宏等州市,且被专家认定具有数千年树龄的栽培型“茶树王”——凤庆县小湾镇“香竹箐茶树王”就在离高简槽几十里的山上。而且据《顺宁府志》和《顺宁县志》记载,城郊凤山还产一种“太华茶”香味甚浓,因此,徐霞客在筇竹寺品尝到的茶中之“精者”的高级太华茶,极有可能就是从顺宁传到昆明的特产名茶。在段世琳先生看来,古代顺宁有一条北通大理、昆明,南通缅甸的“僧道”,而高简槽则是这条古道的必经之地。在徐霞客游历顺宁的日记中,常见“沱茗”和“茶庵”等词汇,当他在渡澜沧江之后,登上北岸三台山峰时,在山冈上见到一个叫“七碗亭”的茶馆,而且历史已经很久:“又累镫三里,有坊,其冈头有七碗亭者;冈之东,下临深壑,庐三间缀其上,乃昔日之茶庵,而今处无人矣”。这一段日记表明,凤庆古时是交通的要冲,当地的居民已在大道两侧开设“茶庵”与“茶铺”,凤庆当地不但产名茶,而且将茶叶作为商品来经营的历史之早可见一斑。另外,地处偏地的高简槽梅姓农家很难到昆明购茶来饮,一定是“太华茶”产自当地,普通农家也能借地利之便,品饮到那种让徐霞客难以忘怀的珍茗。昆明的筇竹寺则不一样,当他们的僧侣因宗教活动往来于那条“僧道”时,极有可能将产自顺宁的“太华茶”带至昆明,这也许就是徐霞客在昆明筇竹寺也能品尝到太华茶的原因。



从现存的典籍中不难发现,古时的凤庆产有好茶。明永历二年(1648),洪鉴和尚建太平寺。《顺宁府志》“顺宁杂著”记述:“楚僧洪鉴来此,……建立禅院,名太平寺,……其岩谷间,偶产有茶,名太平茶,味薄而微香,较普茶稍细,色亦清,邻郡多购,觅者,每岁所产只数十斤,不可多得。”


清雍正六年(1728),王昶撰写的《滇行日录》中记述:“顺宁茶味薄而清,甘香溢齿,云南茶以此为最”。


乾隆二十年(1755),张泓在其所著的《滇南新语》中记述了木邦、普洱茶之后接着说:“又,茶产顺宁府玉皇庙内,一旗一枪,色莹碧,不殊杭之龙井,惟香过烈,转觉不适口,性又极寒,味近苦,无龙井中和之气矣。”


清嘉庆四年(1799年),檀萃在其《滇海虞衡志》中,阐述了六大茶山茶叶产品后记述道:“又,顺宁有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沦,犹有味也。”


从前人的著作中我们可以依稀洞见顺宁当年繁盛一时的茶叶制作景象,因此,外地客商到顺宁来采购茶叶,也就渐渐频繁起来。但是这些著作中,都极少再谈到太华茶。据说,有人因看了《徐霞客游记》之后,曾到凤庆订购太华茶,但是对于这种因一部伟大游记而名垂千古的茶叶,后人却不知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茶,因此只能以凤庆所产的“太平寺茶”、“凤山春蕊”、“迎春雀舌”、“明前春尖”等名茶代之,凤庆也渐渐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春茶会”。产自凤庆的名茶,借此远销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各国,凤庆茶也因此成为茶叶中一个响亮的品牌。为探讨顺宁太华茶的茶树品种和制造技术,1983年春,凤庆茶厂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断出生态环境、土壤性状、品种特征、鲜叶采摘标准、工艺制造技术等,采鲜试制,终获成功。太华茶鲜叶原料为顺宁丛茶和凤庆变种茶各占50%,以细嫩的一芽一叶开展和一芽二叶初展,经过萎调4—6小时后,进行人工杀青等手段加工而成,它的外形条索紧直圆滑,锋苗秀丽如针状,色泽浅绿油润,银毫洁白显明。


太华茶重新穿透历史的迷雾浮出水面,立即深受茶界的青睐,1992年,云南省经委、省经贸厅、省农牧渔业厅、云南省茶叶学会联合组织名茶鉴评,太华茶被评为云南省名茶。


(来源:六大茶山)

上一页:优质普洱熟茶有这几个共同的特点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传统广告投放是否给力 某茶企即将为我们揭晓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